麥偉賢教授:打造助人平台

作者:萬正道程晨

在麥偉賢教授的生命裡,有許多個第一。他是第一位與外國人合作,將美國的會計師課程引進到香港來的人;第一位把西方的顱骨學引進到了香港諸多大學的課堂;第一位將綜合療法的理念帶到香港… …

在這許多個第一的背後,麥偉賢教授也從一個執業會計師,轉變為香港註冊綜合療法醫學會、香港綜合理療學會校長,在跨專業領域上,實現了完美轉身。
而這一切,麥偉賢教授都只是為了充當好一個“助人”的角色――他要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平台,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去學習不同的專業,從而在另外一個領域,也可以取得成功。
如今,作為校長,麥偉賢教授繼續在打造著助人的平台。在他打造的綜合療法平台上,不僅給人一個發展的機會,讓人得以重新巡視自己的未來,也把一份健康的新理念,帶入了千家萬戶,植入到每一個人的心間……

棄會計而從醫詩云: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這是一首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,對於兒女們來說,母愛如春天陽光,所以做兒女的,又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?
想起自己的母親,麥偉賢教授心中,就有一種隱隱的痛――在他還是會計師的時候,母親因為肺癌,在香港看遍西醫都不見好轉,成為他心中永遠的遺憾。
因著這一份對母親的痛,對母親的愛,對母親的孝,麥偉賢教授開始思索:為什麼西醫治不了母親的病呢?
那時候,麥偉賢先生是一名會計師,對於會計專業以外的醫學,全然不懂。但因為有了最初的疑惑,因為心中對母親的愛,麥偉賢教授將眼光放向醫學領域,看向了國外的醫學。
“那個時候我就發現外國有很多不同的醫學,有很多醫學在東南亞、香港也有的,但還沒有發展。”麥偉賢教授自此開始研究醫學方面的東西。
在漫漫醫學的求索之路上,麥偉賢教授發現,在美國,他們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有很大部分是來自醫療費用的,但是反觀香港,醫療費用在GDP裡面所佔比例很少,內地所佔比例更是少之又少。他想:難道中國人就不用去醫院嗎?
隨後,麥偉賢教授發現,在內地和香港,是有中醫的,在中醫的理念裡,生活中平常吃的湯水等,都有中藥的成分在裡面的。“然而,在西方其實也是有'中醫'的,中國中醫裡面的自然療法理念,在西方其實也已經存在了幾百年,中醫師所用到的中藥,在美國叫做西草藥,其實是一模一樣的。 ”麥偉賢教授介紹道。
在探求醫學的過程中,麥偉賢教授在醫學專業知識大大提升的同時,也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因此而得知了在外國深受歡迎的綜合療法。

一切謎底水落石出。麥偉賢教授明白到――單純的中醫,或者單純的西醫,對於人體的治療,都達不到最佳的效果。但是綜合療法針對人的整體性,使人的身和心恢復平衡,以收治療之功效,在休閒保健中,就可以將“亞健康”狀態拒之門外。
自此,麥偉賢教授開始致力於綜合療法的研究,希望自己對於母親的遺憾,不至成為更多為人子女者心中的遺憾。

引入綜合療法隨著註冊綜合療法醫學會、綜合理療學會註冊成立,直至現在,學會各科畢業生已經多達1000人。
這個由麥偉賢教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辦的綜合療法學會,是香港獨有的綜合理療醫學教育機構,它遵從傳統的自然醫學理念,以無副作用的天然補充品、中西結合的康復保健法,配合徒手的按摩治療為醫療基礎,宣揚以結合東、西方醫學的方法來調理身體,達至身、心、靈的健康。
麥偉賢教授因此當之無愧地成為將綜合療法理念帶到香港的第一人。“綜合療法就是自然療法跟西方的抗衰老科技綜合起來,​​採用東方與西方醫學相互結合的治療方法,針對人的整體性,使人的身心恢復平衡,以收治療之效。麥偉賢教授系統地將綜合療法的教育分為兩個部分:其一為理療學會,研究學習範圍譬如推拿、針灸;其二為醫學會,研究學習範圍譬如醫學美容、抗衰老。”麥偉賢教授頗有興致地說。
在麥偉賢教授的努力下,學會現匯聚了各方專才,更努力不懈地結合歐、美、加、澳、中等地各種不同醫學研究,充分結合併突破東、西方醫學的精髓,透過特別的整骨按摩理療法、軟骨組織治療法、營養及草藥治療法、運動理療學、抗衰老美療學及戲劇治療等技巧,調理及治療“亞健康”的有關症狀。
其實,作為香港註冊綜合療法醫學會、香港綜合理療學會校長,麥偉賢教授希望打造一個平台,使學習之人在自助的同時,可以助人,將綜合療法傳播得更遠更廣,使得人們的健康意識在教育傳播中,得以提高。
因此,在麥偉賢教授的醫學理念中,是防病於未然。預防是最好的方法,雖然綜合療法有治療之功效,但麥偉賢教授在教育上所作之努力,卻重在調理,希望通過教育,使人們明白到綜合療法其實更是一種調理身體的絕佳方法。所以,麥偉賢教授對教育的把握,重在調理。
課程的設置也是圍繞這一方向而設置。其中,設有兩個主修課程,包括“註冊自然療法醫師”課程及“註冊綜合理療師”課程,其它附屬課程包括“註冊營養治療師”、“註冊醫學美容師”、“註冊壓力及痛症治療師”、“註冊潛意識心理治療師”、“註冊按摩治療師”等世界承認的相關綜合療法專科課程。
麥偉賢教授介紹說:“完成課程後,我們會幫學員申請'專業責任保險',可以在香港政府及外國認可醫院、院舍及跨國復康保健機構工作,課程更可銜接中、英、美、加等地的大學。課程除了理論外,學會還開設多間中西結合的大學科研復康保健中心作為實踐平台,並組織義工隊,讓學員學以致用,從實踐中學習回饋社會,並能與相關專業相互配合,達到人性化專業人才的目標。”
此外,學會還努力建立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及學術聲望,與菲律賓大學、西安體育學院、香港嶺南大學等著名學府互相配合交流,希望透過參與各項國內外學術文教活動,使全校師生具備參與國際的能力,了解國際文化,具備世界眼光和胸懷。
曾有人說,教育應是一扇門,推開它,滿是陽光和鮮花。而如今麥偉賢教授所做的,無疑是為更多的人,推開了一扇滿是陽光和鮮花的門。

打造助人平台“我感覺在七、八年前保健品、營養品還不怎麼流行,但現在很多人都會吃一些保健營養品,他們的心態已經逐漸朝好的方向發展。那麼這個平台就是令病人多一個機會去學習,也令其它專家有個平台去發展。這些,在香港以前是沒有的,但是我們就做了這個角色。”――長期以來,已經走上醫學求索之路的麥偉賢教授,都在致力於扮演好一個角色,那就是,以綜合療法打造一個助人的平台。

雖然近年來,香港人對香熏治療、足底按摩等保健、養生方法並不陌生,甚至修讀相關課程,但是他們並未全然了解這些其實也是綜合療法的其中之一。而現代社會,人們生活節奏加快,工作壓力大,在忙忙碌碌中,缺乏足夠的休息,甚至衍生出許多的心理問題,使得自己的身體健康,一度亮起信號燈。
所有這些,都成為麥偉賢教授推廣綜合療法的理由。由對於自己母親的愛,到對於大眾們健康狀況的關心與擔憂,麥偉賢教授已經主動擔起了一份社會責任。
所以,他如今推廣的教育,所推行的綜合療法,每一個科目,都能夠切實地幫到人――對於病人來說,通過學習綜合療法課程,達至調理身心,摒除亞健康狀態的目的;對於學員來說,可以多一個學習的機會,一個學習土木工程的,在接受系統教育之後,未必不可以做醫生,由此,就多了一個巡視自己未來的機會;對於專家來說,他可以繼續求學,一個有良心的醫生,或許會捫心自問,為什麼我醫來醫去醫不好呢?所以不同的醫學,每一種科目都能幫到不同的專家。
“人的病,是因為許多不平衡所導致的。第一個是營養不平衡,第二個就是我們的骨絡機構不平衡,第三個是心理不平衡,第四個是環境不平衡。這四種不平衡就是綜合療法要處理的地方,每一個不平衡的處理,裡面都有不同的分科。”

圍繞著關於綜合療法的闡述,第一步,麥偉賢教授已經邁了出去,通過註冊香港綜合療法醫學會、香港綜合理療學會,他已經建立起了系統的醫學課程,畢業會員已經達到1000多人。
第二步,麥偉賢教授也已經邁了出去,他所推行的課程,已經得到香港政府承認,並得到美國等外國政府認可,畢業生可以銜接海外大學,可以在國外有一個謀生的本事。
第三步,麥偉賢教授也正在努力朝前邁進。在他的未來,最重要的是爭取立法:“我相信在香港也好,在內地也好,沒有政府的全面承認是沒有用的。譬如中醫,在沒有立法承認之前,是沒有生存空間的,工作辛苦外還得不到尊重。所以未來這個學會的發展就是政府的立法承認。”
從對於母親的那份愛開始,麥偉賢教授一路走來,走出了一份惠及廣泛大眾的愛。繼續前行,展現在他面前的,一定是一個真正助人的平台。

【人物簡介】
麥偉賢教授,香港註冊綜合療法醫學會、香港綜合理療學會校長。現擔任西安體育學院客席教授、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兼職教授、香港翰林精英函數學院校長、香港普林施頓書院校長、美國註冊自然療法醫學會榮譽會長、美國註冊另類療法自然醫學會專業會員、美國註冊綜合療法醫生公會專業會員、美國自然療法醫學會專業會員、加拿大特許經理學會資深會員、英國公認秘書學會資深會員、愛爾蘭執業會計師公會會員、美國執業會計師公會會員、中國衛生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高級康復保健師、亞太行政總裁協會榮譽會員等社會職務。